自岱廟廣場建成投入使用,中部城區面貌大跨步改善,公共服務設施進一步提升,更使岱廟周邊區域成為市民休閑活動和吸引外來游客的重要場所,為我市人居環境的改善和旅游業的發展發揮重要作用。5月1日,位于岱廟廣場東北、西北兩側的水景工程將正式與市民和游客見面,為整個廣場增添新亮點。
5月29日下午,記者在岱廟廣場看到,廣場西北側和東北側水景工程和照明提升工程正在加緊調試,進行最后的投影儀及其外殼“漢闕”的調試安裝作業。晚間,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夜晚的泰山、岱廟在燈光和水景的裝扮下,更顯多姿多彩、生動感人,水景工程撤去圍擋,噴泉水幕伴隨燈光投影,交互變幻出萬千光影,吸引了大批游人駐足觀看。
記者了解到,岱廟廣場水景占地面積約1200平方米。東側噴泉通過55個基本水型噴頭融合外加配套燈光效果,交互變幻出萬千水型光影,最外圈靜水面設置“歲月流年”光影效果,水幕投影重點展示泰山歷史文化和“中華龍”文化,寓意“國泰民安”;西側噴泉為6層“鳳凰臺跌水”,以“流光溢彩”為主題,突出泰安、泰山及岱廟在歷史長河中的文化積淀和文化特色,水幕投影重點展示了泰山歷史文化和“鳳凰”文化,寓意“和合共生”。
“今年以來,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為提升岱廟廣場景觀效果,組織實施岱廟廣場水景工程和夜間照明提升工程。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堅持疫情防控和工程建設兩手抓,兩不誤,精心設計,加班加點,精益求精,緊張施工,目前,兩項工程已基本完工,正進行綜合調試,在五一節投入使用。”市城建投融資管理中心工程科科長王明太告訴記者,自從今年2月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就按照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相關要求組織參建單位陸續進場,晝夜連續施工,嚴把工程進度關、質量關、安全關,全力以赴抓好廣場的后續提升工程。
“我感覺這兩處水景很漂亮,讓整個廣場更加靈動、秀美,增添了新亮點。投影視頻也非常震撼,視覺沖擊力強,很好的展現了中華傳統文化和泰安泰山的地方歷史文化特色。”附近居民宋女士告訴記者,岱廟廣場讓他們的居住環境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善,兩處噴泉更給廣場帶來了些許活力,讓人們的幸福感更強。
記者了解到,為順應民意要求,在南北廣場、中心綠化區、配套服務區三個區域還實施了夜間照明提升工程。其中在南北廣場區域主要增加樹掛燈串、石條燈帶,提升了廣場亮度;中心綠化區增加了照樹燈、灌木叢燈;配套服務區主要提升了配套房屋面亮度,增加了瓦楞燈、吸墻燈及局部點光源。通過實施夜間照明提升工程,為老城區的夜間美學增添了新亮點,提升了市民游客的夜間休閑游玩的舒適度和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