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9-22 14:52:31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鄉村振興促進法(草案二次審議稿)》在近日面向社會公眾征求意見,其中明確提出各級政府應當支持紅色旅游和鄉村旅游發展。文化和旅游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紅色旅游出游人數超過1億人次,整個“十三五”期間,紅色旅游出游人數保持穩定增長,在國內旅游市場中維持11%以上的市場份額。
紅色旅游是一種特殊的旅游形式,相對于一般的旅游活動,它更多地包含有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內容。簡而言之,紅色旅游的愛國教育和歷史教育意義深遠。紅色旅游以紅色資源為載體進行各種主題性活動,一般這些資源具有存量大、內容豐富、分工細、針對性強的特點。習大大曾明確要求:“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
沙家浜景區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集豐厚的人文資源和秀美的自然景觀于一身,既是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又是國家濕地公園。景區結合自身特點創新發展紅色和綠色相融和,紅色和文化相交融,紅色和民俗相結合,在旅游市場樹立了“風起蘆葦蕩,心動沙家浜”的旅游品牌。
沙家浜景區由沙家浜革命歷史紀念館為基礎逐步發展而成。紀念館初創于1971年,2001年遷至沙家浜景區正式定名“沙家浜革命歷史紀念館”,現館于2006年9月重建開放。紀念館占地面積64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4492平方米。為充實教育內容,先后以沙家浜革命傳統教育為主題,增設了瞻仰廣場、廉政教育館、禁毒教育館、國防教育園、傷病員墓地、蘆蕩劇場、法與生活體驗館等參觀教育景點。
依托豐富的革命歷史資源和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資源,景區形成了以紅色教育為基礎,綠色生態游為重點,金色美食游、演藝文化游和休閑養生游為特色的旅游產品。同時,豐富多彩的節慶活動也吸引了眾多游客的眼球。近年來,景區積極開展紅色旅游和愛國主義主題教育活動,每年游客穩步提升。2019年接待游客212.77萬人次,自營收入超過1.15億元。
創新活動形式,深化紅色教育
為青年人注入紅色基因,景區暑期實踐活動紛呈。蘇州大學學生來景區開展探索新時代紅色景區中革命文化“嵌入”與可持續發展問題的調研活動,上海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星火相傳”社會實踐隊對沙家浜革命歷史紀念館進行訪談和深入調研。據統計,每年有超過200萬游客前來景區參觀,其中有超過20萬的青少年前來社會實踐,紅色基因早已根植于沙家浜旅游之中,每位來沙家浜景區的游客都在潛移默化中接受著紅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隨著紅色培訓在全國各地如火如荼地開展,景區依托蘇南東路抗日根據地暨陽澄湖地區的抗戰斗爭歷史資源和蘆葦生態濕地資源,于2016年成立了沙家浜培訓中心。景區設計開發的“沙家浜精神的理論內涵與當代價值”“革命人生的三次選擇”等精品黨課,成為省干部教育名師名課推薦課程。根據不同培訓需求,景區整合常熟其他鄉鎮的紀念場館、生態濕地、新農村典型等資源,打造培訓內容多樣的精品線路,勵志建設出“紅色引領、立足蘇南、特色鮮明、錘煉有效”的個性化黨性教育基地。
整合紅綠資源,開拓創新發展
紅色教育是沙家浜的特色品牌,綠色是沙家浜的獨特優勢,沙家浜的紅色文化根植于綠色生態,采取紅綠結合的旅游發展思路。近年來,為了適應游客不斷增長的需求,逐步由觀光型向觀光+體驗型轉變,景區開拓創新,積極探索愛國主義教育現場教育新模式,深挖紅色文化,整合紅綠資源,把紅綠資源轉化成具有實用性、操作性強的體驗課程,寓教于樂、寓教于游。
2017年初,景區聘請了知名環境教育團隊來沙家浜,通過深入盤點沙家浜濕地公園內現有資源,培育宣教團隊,研發課程,歷時8個月,開發了具有沙家浜特色的研學實踐項目——“沙家浜紅綠新學堂”。課程整合了革命歷史、素質拓展、濕地科普、水鄉文化等資源,建設了土灶體驗區、制作各種教具、完善科普宣教展板以及建設觀鳥屋、觀鳥棧道、四季田、昆蟲旅館、濕地自然學校、濕地科普館等室內外科普展教場所,將旅游體驗和宣教課程結合起來,推向市場,受到游客廣泛青睞,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前景廣闊。
豐富景區業態,打造全域典范
為讓游客現場觀賞革命年代沙家浜軍民智斗敵偽的故事,直觀地感受到那一代人的精神風貌,景區打造了《智斗胡司令》和《蘆蕩烽火》兩場大型實景演出,通過運用現代高科技特效手段,重現當年革命戰爭的場景。其中《蘆蕩烽火》在湖面演出區域內配備特有的摩托飛艇、火燒、氣爆、火爆、水爆等元素,展現驚險刺激的戰斗情節,讓游客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目前景區在布局“蘆蕩夜色”演藝項目,作為景區發展夜經濟的主要配套產品,現正初選演藝公司提交方案,預計2020年完成劇本、設計、編導、彩排等工作,2021年年初計劃推出老街沉浸式演藝,謀劃景區夜經濟常態化。華僑城華東集團與常熟沙家浜鎮人民政府簽約的大型文旅綜合項目于2020年5月正式開工,該項目以“一鎮一浜,二田三市”規劃重點,圍繞沙家浜旅游度假區及唐市鎮板塊聯片開,重點打造集紅色主題教育、綠色生態旅游、體驗式觀光農業、時光主題街區、特色餐飲民宿、沉浸式商業等業態于一體的綜合生態文旅區,將呈現魅力鄉村典范的“經典沙家浜”全域旅游項目。
創新發展規劃,深化文旅融合
2017年以來,沙家浜累計接待紅色旅游游客2504.56萬人次,其中,入境游客2.5萬人次,紅色旅游綜合收入11.83億元。目前,沙家浜景區內外已形成住宿、餐飲、零售等商業店鋪300多家,間接帶動本地農民從事三產1.3萬人,農民年均收益增長15%以上。隨著景區的大建設、大發展,綠化養護、場館建設、公共配套等建設項目,電瓶車、手搖船、民俗表演等服務項目帶動導游、營銷、船工、綠化、養護、保潔等特色崗位一增再增,為當地農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
實踐證明,紅色旅游不僅能與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還可以與旅游產業相結合;不僅能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而且能創造更大的社會效益。沙家浜景區經歷了17年紅色旅游快速發展,確定新的紅色旅游發展規劃,進一步整合旅游資源,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進一步拓展游客市場,進一步擴大品牌影響,當前,沙家浜景區正由觀光型景區向觀光體驗、休閑度假型旅游地過度,以紅色旅游聞名全國的沙家浜促進了旅游高質量發展,推動了文旅深度融合,形成了全域旅游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