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9-8 11:34:23
今年年初,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了《中國旅游經濟藍皮書(No.13)》,預計2021年中國旅游將從全面復工復業走向消費、投資全面復蘇,大眾旅游新需求、智慧旅游新業態推進產業迭代和服務升級,旅游業全年發展預期相對樂觀。預計2021年國內旅游人數41億人次,國內旅游收入3.3萬億元。綜合全國眾多旅游城市的美食占比,64%為地方特色小吃、35%為連鎖品牌,酒店餐飲只占了約1%,地方特色美食在旅游餐飲生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中,在三亞、重慶、天津、廣州和成都這幾個本土餐飲特色明顯的城市,地方特色美食占比尤為偏高。
美食旅游是一種較為新穎的旅游形態,到異地以享受和體驗美食為主體,尋求審美和愉悅的經歷開始被更多游客追捧。與此同時,隨著國民對美食文化的關注度提高,不少旅游產品和業態開始走向“美食+”的復合主題,美食旅游產品也從而越來越豐富,文化體驗感也越來越強。
旅游城市雖有主題類型的劃分,小吃快餐、中餐館和面包甜點卻是占比排名前三的餐飲品類。區別于國內其他類型目的地的游客,海島游客人喜愛的食物明顯偏向海鮮類,貝殼、蝦類和魚類占比位居前三。而在中原城市則以特色面食為主,比如蘭州、太原和西安。地理環境決定了當地的山水走向,各地山水孕育出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和風土人情。
美食配美景,飲食是旅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色、香、味和特色飲食文化全方位體驗消費是餐飲經濟所具備的獨特優勢,也是旅游場景中引領體驗消費的重要業態模式。美食不僅能夠豐富旅游產品,展現當地文化和歷史,還有助于促進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的塑造。因此,美食正逐漸成為旅游目的地營銷的新途徑。如何更好的利用美食,推動旅游發展消費升級呢?
通過消費場景的打造,營造美食店鋪的話題性與流量價值,激發了消費者將消費體驗轉化為社交平臺輸出的素材,進一步拓展品牌的輻射范圍。以美食為媒介,將旅游目的地景點、歷史文化和鄉土食材結合起來,注重游客體驗,增強游客在目的地的儀式感、文化感、互動感,創造情境化旅游,實現美食旅游目的地差異化。
加深美食和文化的深度融合,樹立本土美食形象。以川菜為例,發掘川菜與名人詩詞的淵源,唐代杜甫為紀念晉朝五柳先生陶淵明而制作的五柳魚,蘇東坡創制的東坡系列川菜,大大提高了川菜的文化品位;另一方面對川劇、川酒、川菜配料等同時進行宣傳,將川菜植根于厚重的四川飲食文化中,打造獨一無二的川菜品牌。
突破以特色小吃、特產為主打產品的單一模式。注重系統開發與合理優化,開發美食主題核心旅游產品,延伸產業鏈;打造特色美食文化主示范基地,集中展示相關文化產品。以飲食業和旅游業為中心,推動住宿業、零售業以及文化藝術產業等諸多相關產業發展并實現互滲融合,利用產業聯盟的優勢,為美食+旅游的發展提供有形的物質基礎和無形的社會網絡資本。
美食是鑲嵌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種文化,而美食又具有強烈的地域性、民族性、民俗性等人文特性,是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吸引物。如今,每到一處旅游目的地,品嘗當地特色美食已經成為游客的必備體驗。因此,開發飲食文化資源,形成具有創造力和體驗的旅游產品已成為各地開發旅游項目的一環。
此文章由創藝園旅游規劃設計http://www.szcyy.com/整理編輯分享,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