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2-22 15:48:49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保護利用紅色資源,傳承弘揚紅色文化,在一系列政策的引導和支持下,全國多地掀起紅色文化旅游的熱潮。據相關數據顯示,全國紅色文化旅游景區景點接待游客累計已達51.7億人次,紅色文化旅游綜合收入累計達1.35萬億元;全國紅色文化旅游直接就業130.6萬人,間接就業510萬人。
隨著紅色旅游市場的不斷發展,各地對紅色旅游的重視程度、開發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很多紅色旅游資源豐富的地區,以紅色資源為核心吸引物,帶動當地旅游業整體發展,帶來了政治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
雖然紅色旅游具有中國特色,但應具有國際視野,采用創新性的方式,向全世界講好中國紅色旅游故事。
一是要全面擴大紅色旅游項目的綜合效益,做好紅色旅游項目整體規劃和策劃
要想發展好紅色旅游,就要注重綜合效益,把政治文明建設、物質文明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有機地結合,使紅色旅游的政治功能、經濟功能、文化功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從而促進紅色旅游產業的發展走上一條良性循環的路子。在這一過程中,一定要充分提煉紅色旅游景區的紅色文化內涵,將在紅色旅游景區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涌現的革命歷史人物,以及他們的英雄事跡充分挖掘和展示。各地區應將本地區紅色旅游景區的發展置于全國紅色旅游發展的整體規劃中,注重統籌互補,形成氣候。
二是要精心構建好紅色旅游景區的產業格局
目前,國內很多紅色旅游景區多采取展板、實物展示等單一的形式,形式簡單,內容缺乏吸引力。不少旅游專家表示,只有將紅色旅游內容豐富了才能吸引游客,如果紅色旅游線路做不到精耕細作,沒有眾多游客的參與和整個社會的認同,紅色旅游就成了一個空泛的概念,愛國主義教育也相應削弱了效果。
三是要改變紅色旅游景區單一的模式,多元化發展
國內有許多紅色旅游點“孤立”存在,沒有與其它旅游項目或景區形成集群效應,再加上紅色旅游景區展示形式單一、乏味等原因,造成游客在紅色旅游景區逗留時間短,能觀賞的有價值的景點較少,無法在紅色旅游景區形成中長期的游客群,游客消費有限,“回頭率”低,經濟效益低下。因此,要改變紅色旅游區的現狀,豐富紅色旅游的內涵,就要變“單色”為“多色”,讓“孤景”成“群景”,促進多元化游客類型的形成,提高景區的消費水平,提高經濟效益。
四是要多方面提升紅色旅游景區的基礎設施建設
多方面提升紅色旅游景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根據游客在景區衣、食、住、行、樂的旅游需求,開發建設旅游資源,不斷完善配套服務基礎設施,為游客提供各方面的便利條件,提高旅游接待專業水平,真正讓游客玩得開心、吃得放心、住得舒心、走得安心。吸引更多游客的到來,促進紅色旅游的發展,從內外兩方面多渠道拓寬老區鄉村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來源,帶動革命老區和紅色旅游區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
紅色旅游是中國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發展紅色旅游是為了弘揚中國的民族精神。對城市而言,紅色旅游是文化名片。對鄉村而言,紅色旅游是鄉村振興的助力劑。創藝園旅游規劃院多年來對紅色旅游有著系統的研究和豐富的規劃、策劃實操經驗,據行業統計數據顯示,2015-2017年,中國紅色旅游綜合收入達9295億元。預測2023年中國紅色旅游綜合收入將達到9886億元,未來萬億市場規模指日可待。
此文章由創藝園旅游規劃設計整理編輯分享,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