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12-16 17:39:32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細雨迷蒙。沿著瀝青路行走,成排的路燈、靚麗的樓宇……所見之處流光溢彩,絢麗多姿。借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大慶期間,小編來到素有塞上湖城之稱的銀川,感受美如畫的夜景。
在新華街與清和街交叉路口節點區域,亮化主題是“日出東方”;正源街與北京路金融街節點區域,亮化主題是“時空隧道”;銀川市行政中心周邊區域,亮化主題是“國泰民安”;西塔周邊區域,亮化主題是“月上賀蘭”;玉皇閣周邊區域,亮化主題是“古都新貌”。沿愛伊河城市段和紅花渠實施兩條亮化景觀帶,對愛伊河沿線重要節點區域和主要跨河建筑 物實施特色亮化,打造親水亮化示范區;在紅花渠沿線實施以凸顯古渠靈韻和現代商圈繁華風貌為特點的亮化美化工程,結合沿渠現有居民住宅建筑風格和商業街建設理念,重點打造親水風情一條街。
由建安中藝光影實施的“月上賀蘭”西塔博物館夜景燈光照明工程依然靚麗的屹立于銀川市中心城區,“那塔上的燈光熠熠生輝,太漂亮了!”一名散步的居民高興地指著塔上的燈光說。博物館外側人行道邊安裝了規劃排列的光束燈,燈光輕輕散落在沿路的樹木上,使游人頭上星光燦爛,腳下步履生輝。周邊的建筑房頂和墻面用暖色洗墻燈照亮,讓古香古色的建筑更有立體感,淡淡的燈光打亮屋頂,顯現出屋頂的輪廓,給人一種朦朧美。
銀川西塔博物館內外保存完整,旅游資源開發蓬勃,形成以人文古跡為特色的東、西、南、北四條輻射線。明洪武初,承天寺院內“一塔獨存”,慶靖王朱旃“增刨殿宇”重修之。懷王增昆盧閣,遂成為寧夏府城景觀之一。是清乾隆三年(公元1739)十一月,直到嘉慶二十五年(1820)在原基址上將塔店重新修復的遺址,是中國省級綜合性歷史博物館。
寧夏博物館新館建設被列為自治區成立50周年大慶的獻禮工程,夢想由此延展開來。早在新館破土動工之前,從2005年4月起,寧夏博物館就組織專業人員開始撰寫新館文物展陳方案。為了使新館的藏品展陳水平達到全國領先水平,其間曾邀請請全國17個省級博物館的館長及相關專家論證方案,由自治區組織領導、專家及相關人士進行聽證,方案數易其稿。
2006年11月,寧夏博物館新館破土動工,總投資近3億元。新館總建筑面積30258平方米,全高21.2米,共四層。其中,地下一層建筑面積8456平方米,分為文物庫房、設備用房及辦公區域,文物飽和藏量達150000件。地上建筑面積21802平方米,一層為中廳、貴賓接待室、臨時展廳和觀眾服務廳;二、三層為各類展廳、圖書閱覽室和書庫、多媒體教室及觀眾服務區。按照設計的使用壽命,寧夏博物館新館將是一座百年工程。
A、大面積流線型灰瓦屋面是整個照明設計亮化的重點,沿屋面上層輪廓線,均勻排布LED瓦楞燈,將不同層次的屋面輪廓加以點綴,LED單顆發光角度90度,可以保證不同視角的燈光效果,充分的將中國古建筑的造型美展現在世人面前。
C、不同層次屋面的寬度不一,在不同屋面的外沿口陰陽瓦的凹處,根據屋面寬度的不同,設計15度發光角度,單顆功率數3W的大功率LED瓦楞燈,色溫2200K,體現作為古代防御體系的百年滄桑,將屋面整體照亮,從下而上光線逐漸減弱,充分發揮燈光的遞減功能,使夜晚的屋面更加突出。